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農業科學研究所始建于1958年10月,是州屬正縣級綜合性農業科技機構,下設5個研究室即稻作研究室、旱作研究室、經濟作物研究室、土壤肥料研究室、農技推廣室。1995年9月經州批準在州農科所加掛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下設4個專業站,即糧食作物技術推廣站、經濟作物技術推廣站、土壤肥料工作站、農技推廣站。為適應新時期人民生活質量提高對綠色無公害農產品消費的新要求,謀求紅河州農業產業化經營跨越式超常規提速發展,2001年報經州批準,在所內組建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農業綜合測試分析中心和紅河州農產品質量監督站兩個機構,并于2002年建成通過國家計量認證向社會開放服務。為做強做大云南花卉產業,發展以昆明為中心的滇南觀葉植物與綠化苗木基地,根據產業發展要求2004年又在所內組建了省級投資、州配套、單位自籌部份資金的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花卉技術推廣站。單位占地88畝,擁有檢測、化驗、組培室850平方米,科研用房2550平方米,溫室1200平方米,網室1100平方米,種子加工、貯藏室600平方米,硒場2400平方米,價值300萬元的科研儀器設備,總資產達1640萬元。現已成為全州專業較全,實力較強的花園式農業科技文明單位,是國家農業部重點扶持的州市級農科所。
我所有在職職工67人,其中:碩士研究生1人,大學本科生25人,專科生23人,中專生18人。在51名專業技術人員中,有推廣研究員2人,高級農藝師19人,農藝師15人,初職15人。全所干部職工以紅河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農民增收為己任,奮力拼搏、敢于創新,在科研及農技推廣工作中取得了顯著成績,得到了國家和省州各級黨委、政府的表彰和獎勵。國家科技部、農業部表彰的全國先進工作者3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人,云南省有突出貢獻的專業技術人才1人,享受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貼5人,云南省勞動模范1人,云南省農業科技先進工作者2人,云南三八紅旗手1人,紅河州有突出貢獻的專業人才7人。科技人員所學專業涉及作物育種、植物保護、土壤肥料、農化分析、環境保護、蔬菜、花卉園藝、農學、植物組培與生物技術、化學分析與檢驗、財務管理、計算機運用等,專業結構較為齊全,學科人才平均年齡38歲,專家及重大項目主持人平均年齡50歲。
“七五”以來,先后主持、承擔及參與部、省、州科技項目150項,育成水稻、玉米、小麥、大豆新品種21個,其中通過州級認定的品種8個,通過云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的品種13個。獲國家植物新品種權保護優質水稻新品種2個,正在申請保護的水稻、玉米新品種5個。獲科技成果140項,其中4項,省部級40項,廳級96項。“九·五”、“十·五”、“十一·五”期間爭取到國家、省、州重大農業科技計劃13項,科技成果示范推廣780萬畝,增產糧食3.9億公斤,新增產值8.58億元。
我所承擔著“優質水稻香軟米品種原原種擴繁基地”、國家星火計劃項目“香軟型紅優系列優質水稻新品種選育及推廣運用”及“云南省糧食綜合試驗示范區熱帶亞熱帶玉米親本繁育基地”等重大項目建設任務。隨著綜合實力不斷增強及科研成果擴大推廣應用,將為紅河州乃至全省農業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作出新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