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是我國目前紅棗生產栽培的佳生態區域之一,由于光照時間長、早晚溫差大等諸多天然優勢決定了,成為我國的一個紅棗生產優區域。紅棗產業的發展突飛猛進,面積迅速增加,已經成為又一支柱性產業。但是為何近年來,紅棗價格的持續低迷?
一、紅棗品質間矛盾,劣棗驅逐良棗
紅棗種植由于地區、氣候、管理等原因,果實在品質上存在較大差異,所以同樣是原棗,品質高的紅棗和品質一般的紅棗價格相差較大,品質好的棗好的時候可以賣到100元一公斤,但是隨著產能的擴大和品質一般的棗大幅降價策略,直接把品質好的棗價格拉低。在產能控制上,紅棗需要進行供給側改革,提高紅棗生產品質,高品質紅棗的價格。
二、棗農與收購商矛盾,中間商利潤豐厚
由于新疆的地域較大,信息流通閉塞,且紅棗價格沒有統一參照標準,價格容易被收購商聯合控制,尤其是在產量過剩時期,棗農目光較為短淺,擔心自家的紅棗賣不出去,很多都是賤賣原棗,所以紅棗的大部分利潤都被中間商賺取。
三、供應商與消費者矛盾,缺乏品牌認知
隨著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紅棗消費者越來越注重高品質的紅棗。從消費端來看,市場上的紅棗參差不齊,高品質紅棗的品牌標識度差且混亂,比如消費者只知道新疆紅棗,但新疆紅棗是一個地區概念,不是品牌,而不知道若羌紅棗、刀郎紅棗等產品的品牌。在這種情況下,消費者難以找到可靠渠道來購買到高品質的放心棗。從供應端來看,新疆很多地區都認為自己種的好紅棗是好的,高品質的棗差異確實不大,但是品牌標識差,沒有真正在消費群體推廣起來。這種情況跟供應商有較大關系,因為國內沒有一個大型的紅棗供應商,因為高品質棗產量有限,很多收購商把各地收購回來的紅棗進行混裝來提升價格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