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春氣溫低,水溫也低,每次澆水后,地溫便會大幅度下降,這不但導致棚菜一連幾天不能正常生長,還會因澆水后棚內濕度增大誘發灰霉病、霜霉病、葉霉病等多種喜濕病害的發生,從而直接影響蔬菜產量、質量和效益。
1、看長勢。看植株長勢,通常植株缺水時,葉片會萎蔫,長勢會減弱,果實臍腐病發生較多,這時就應及時補充水分。
2、看墑情。要看土壤墑情,如果在大棚土壤不旱時澆水,不但不利于提高地溫,而且還容易導致土壤透氣性變差,致使根系缺氧,造成漚根,出現黃葉現象。
3、看天氣。在澆水之前一定要收看天氣預報,不但要選擇晴天澆水,還要澆水后有2-3天的晴天,以避免澆水后遇到陰雨天氣,導致棚內濕度增大,地溫降低,病害多發,深冬季節更需要注意,在連陰天后驟晴的前兩天,也不適宜澆水,應先提高棚溫和地溫,使植株基本恢復正常再澆水。
4、看地溫。蔬菜生長適宜的日平均地溫在22℃左右,而深冬季節,大棚內地溫多在15℃-20℃,如果澆水過量或是澆水時機不對,就會使地溫迅速下降,造成根系受傷,危及植株地上部的生長,因此,低溫時澆水在上午拉天草苫后進行。
冬春季節棚菜應該如何澆水大家都了解了嗎,希望小編的分享能為大家帶來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