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解肥料行業和節水農業的新發展、創新技術、市場趨勢和政策導向嗎?
2024年10月23—25日,在武漢國際博覽中心舉辦的第二十五屆全國肥料雙交會不可錯過!
本次大會匯集院士報告會、新型肥料發展論壇、節水增糧論壇等一系列主題活動。這些活動不僅加強了行業內的信息交流,還為參會者提供了豐富的行業洞察。會議匯集了來自全球的行業專家、學者、企業家以及政策制定者,為參與者提供了一個交流思想、分享經驗、探索合作的平臺!院士報告尋找肥料產業新質生產力
在10月23日下午的院士專場上,有數位院士將帶來新成果。
中國農業大學的教授,也是國家農業綠色發展研究院院長張福鎖院士,提出了綠色智能肥料的概念,旨在推動化肥工業和農業的綠色可持續發展。他提出了“三步走”的策略:一步是節肥增效,即減少肥料使用量的同時確保產量或小幅增產;第二步是綠色增產增效,即在確保產量的同時增加效率;第三步是綠色高產高效,實現環境保護與農業綠色發展的和諧統一。本次大會,他將帶來新研究《肥料行業新質生產力發展》。
我國土壤肥料專家徐明崗院士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土壤肥力提升、紅壤酸化防控以及退化土壤改良等領域,致力于通過改土培肥推動農業的綠色和可持續發展。本次大會,他將圍繞《有機肥高效施用技術》進行闡述。徐明崗院士指出,有機肥替代傳統化肥的比例達到35%左右時,既能保持糧食高產,又能防止土壤酸化。他的團隊已經在江西和湖南等地推廣有機肥,并利用信息化技術開展土壤肥力的診斷,幫助農民找到合理的施肥模式,實現減量增效。尹飛虎院士是我國農業水土工程專家,長期從事植物營養、農田節水和滴灌水肥一體化工作,對中國發展滴灌節水技術及水肥一體化技術做出了突出貢獻。他率先在中國國內研發出滴灌專用系列肥及配套技術,提出了適應中國國情的滴灌灌溉及施肥制度,并研制出適用于不同作物、不同水土環境的大田滴灌水肥精準施入裝置。他主持的“滴灌水肥一體化專用肥料及配套技術研發與應用”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技術成果已在全國13個省(區)的棉花、小麥、玉米、紅棗、葡萄等10多種作物上得到應用,推廣面積超過6700萬畝。本次大會,他將帶來報告《肥水資源高效利用》。往屆院士專場精彩回顧大勢觀瀾探尋肥料行業的發展方向
10月24日上午新型肥料發展論壇,將聚焦肥料行業的未來發展方向
截至2023年10月,中國肥料登記產品超過2.2萬個,其中包括含氨基酸水溶肥料、含腐殖酸水溶肥料、有機水溶肥料等。2024年上半年,共有940張肥料登記證獲批,其中化學肥料310張,占比33.0%,微生物肥料630張,占比67.0%。這反映出微生物肥料在未來的市場推廣和使用上會越來越廣泛,微生物肥料的市場增長率在逐年增加。中國新型肥料登記備案的現狀如何,來聽農業農村部肥料登記辦公室主任閆湘將詳細講述《我國肥料產品登記備案現狀》。
近年來,我國磷復肥行業在技術創新、產品創新、機制模式創新等方面取得了新突破,龍頭復合肥企業的新型肥料產品占比持續增長,行業低耗能生產工藝占比不斷提高,磷石膏綜合利用率逐年提升。作為企業,如何在產業規模上減總量、增新量;在產業結構上聯上游、沉終端;在產品結構上重高效、拓功能;在綠色發展上促減排、高利用?本次大會將邀請中國磷復肥工業協會理事長修學峰研究員帶來報告《肥料產業創新及企業高質量發展》。
緩控釋肥料通過控制養分的釋放速率和時間,以適應作物生長需求,減少肥料的施用次數,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同時減少對環境的影響。目前,中國已成為緩控釋肥料的應用市場。據預測,全球控釋肥市場在未來幾年里仍將呈現快速增長態勢,具有非常好的發展前景。山東農業大學張民教授是國內較早從事緩控釋肥料研發的專家之一,一直致力于包膜材料及新產品的創新研究,本次大會他將帶來緩控釋肥料行業的研究成果。
國際鋅協會中國項目主任樊明憲教授是肥料領域的資深專家,本次大會,他的報告《新一代增效肥料研發進展》將全面介紹當前國內外新型增效肥料的發展狀況以及相關前沿技術進展,包括微生物和生物刺激素在農業中的巨大潛力、磷資源利用、創新農化助劑,生物固氮技術,數字農業智能設備的研發等。
微生物肥料作為綠色新型投入品和生物制品,在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戰略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隨著人們環保及健康意識的增強,預計微生物肥料的市場需求仍將繼續保持增長趨勢,微生物肥料產業將成為21世紀較具潛力的“朝陽產業”之一。中國農科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和農業部微生物肥料質檢中心李俊研究員將圍繞《微生物肥料創新與發展》進行詳細闡述。
往屆論壇精彩回顧守護大國糧倉糧食產能提升的節水密碼
水是生產之要。對于中國糧食生產,水既是要素,更是要害。10月24日上午節水增糧論壇,帶您解碼中國糧食產能提升背后的節水奧秘,探索未來糧食增產的方向路徑。
當下,黃土高原地區糧食狀態已經發生了由“自給不足”到“自給有余”的歷史性轉折,旱地糧食單產技術水平顯著提高、跨入了國際先進行列。中國農業大學國家農業科技戰略研究院院長高旺盛教授將帶來報告《黃土高原旱作糧倉戰略》。高旺盛教授認為,當前黃土高原農業產業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需要重新認識新時期黃土高原在國家糧食戰略中的重要地位,深入研究分析建設黃土高原旱作糧倉,支撐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的技術路徑。
東北四省區(遼寧、吉林、黑龍江和內蒙古東部)是我國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旱作雨養是該區域主要生產模式。新時期,如何進一步挖掘東北旱作區糧食產量,打造東北糧倉,遼寧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孫占祥研究員將帶來報告《東北四省區雨養糧倉戰略》。孫占祥研究員將深入分析東北四省區雨養農業增產潛力、限制問題及技術路徑,圍繞提高旱地耕作制度的創新、水資源高效利用、黑土地保護性耕作、農業科技推廣和應用等作報告。
王振華教授是石河子大學水利建筑工程學院的院長,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特貼專家,也是現代節水灌溉兵團重點實驗室的主任。王教授在干旱區水資源的高效利用和節水灌溉技術,特別是膜下滴灌技術方面的研究頗有建樹。他將帶來報告《新時代坎兒井建設戰略》,提出包含高山雪源、山地水庫、管道輸水、落差發電、自壓滴灌的新時代農田水網建設的新思路新戰略,為新疆地區水資源的高效管理和利用提供重要的理論和技術支持,對推動全國農田水網建設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旱澇保收是高標準農田建設的基本要求。高效節水灌溉是高標準農田建設的重要任務,探索推進旱地高標準農田建設是必須要回答好的新的時代命題。內蒙古自治區農牧廳農田建設處處長林利龍將帶來報告《高標準農田中的節水農業建設》,以內蒙古自治區為例,分別針對水澆地和旱耕地,如何搞好節水基礎設施建設,節水農業技術如何與高標準農田建設有效銜接,實現在節水的基礎上穩定提高作物產能。
美國玉米單產和產量長期位居全球前列,有關研究表明,美國玉米高產的關鍵不僅在于規;、機械化、科學化種植,還在于合理密植、科學肥水、生物防控等措施的集成配套。本次大會,國際鋅協會原中國項目主任樊明憲先生將在報告《美國玉米高產管理和精準水肥》中進行詳細闡述,介紹美國高產玉米水肥管理技術和經驗,以期為我國玉米高產高效提供借鑒。
甘肅省既有河西走廊的綠洲灌農業,又有黃土高原典型的旱作農業,干旱缺水是農業發展的主要限制因素。大力發展節水農業,是突破發展瓶頸的關鍵。近年來,甘肅省不斷創新實踐、分類施策,積極探索農業節水新模式,集成如引水上山水肥一體化、玉米水肥一體化密植增產等技術,拓展水肥一體化應用空間,實現了“水肥減半、產量翻番、旱澇保收”的顯著效果。本次大會,甘肅省耕地質量建設保護總站站長郭世乾正高級農藝師,將帶來報告《甘肅省節水增糧探索與實踐》,介紹甘肅省如何兩手發力,協同保障糧食和水。
我國用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資源,養活了世界近五分之一的人口,水缺比地少更為嚴峻,“總量不足”和“分配不均”同時存在,發展節水農業至關重要!笆奈濉币詠恚r業農村部高度重視節水農業,先后實施旱作節水農業技術推廣、節水增糧推進縣建設等項目,節水農業發展成效顯著!笆逦濉惫澦r業怎么發展,如何更有力支撐國家糧食和生態,本次大會,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節水農業技術處處長吳勇將帶來重磅報告《“十五五”節水農業發展的初步考慮》,圍繞節水農業高質量發展的總體思路、政策創設、重點工作、主要措施等核心關鍵內容進行權威發聲。
往屆論壇精彩回顧總之,行業內眾多“大咖”云集,為您帶來一場難得的“思想盛宴”!大會通過主題報告、專題論壇、展覽展示等多種形式,深入探討肥料行業和節水農業的創新發展。這里不僅是信息交流的平臺,也是行業內部建立聯系和推動合作的重要場所。
在這里,與會者可以了解到新的科研成果,探討行業面臨的挑戰和機遇,以及如何通過科技創新來推動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在這里,參與者可以擴大自己的專業網絡,尋找潛在的合作伙伴,同時也能夠了解到行業內的技術和產品,為自己的研究或業務發展尋找新的方向和靈感,為自身的品牌建設和市場拓展提供了寶貴的機會!
10月23—25日相約武漢!不見不散!
(來源:全國農技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