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23日,首批認證種子上市啟動儀式、種子質量和檢驗標準宣貫培訓班在海南省三亞市成功舉辦。全國農技中心主任魏啟文、農業農村部種業管理司品種管理處處長周曉鵬參加活動并講話。全國農技中心首席專家王玉璽主持啟動儀式。
首批認證種子成功上市,拉升種子質量發展高線。22日上午,舉辦了首批認證種子上市啟動儀式,活動期間,播放了我國首批認證種子上市視頻短片,回顧了種子認證制度建成并啟動實施的歷程,展示了有代表性的認證種子;向首批通過認證的27家種子企業代表頒發了種子認證證書。
種子認證是一種國際公認的、以高質量種子為目標的合格評定制度,是實現由“好品種”到“好種子”的有效途徑,被譽為好種子的“信用證”、種子企業的“體檢證”、國際貿易的“通行證”。2023年8月以來,《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農業農村部關于開展農作物種子認證工作的實施意見》出臺后,種子認證首批目錄、實施規則和技術規范等配套文件相繼印發,首批2家種子認證機構取得相應資質,首批種子認證檢查員獲得注冊資格,2024年種子認證制度正式落地實施。
2025年,已有35個品種300多個批次、1000多萬公斤的種子通過認證。檢驗結果表明,通過認證的玉米、大豆、水稻等作物種子發芽率和品種純度水平均顯著提高,其中認證玉米種子比單粒播標準分別提高4個百分點和1.5個百分點,認證雜交水稻種子比國家標準分別提高8.6個百分點和2.9個百分點。
種子質量標準修訂升級,再提種子質量管理底線。22日下午至23日,舉辦了種子質量和檢驗標準宣貫培訓班,首次集中宣貫禾谷類、油料類種子質量標準,種子標簽通則等標準修訂要點,講授新版種子檢驗規程系列標準的原理方法、修訂內容和全新要求。
種子質量標準是判斷種子質量優劣的準繩,規定了我國種子銷售的質量要求。2024年,《糧食作物種子第1部分:禾谷類》(GB4404.1-2024)、《經濟作物種子第2部分:油料類》(GB4407.2-2024)、《農作物種子標簽通則》(GB20464-2024)三項種子質量標準完成修訂,將于2025年10月1日起正式實施。其中,質量標準修訂適度提高了部分農作物種子發芽率、品種純度等質量指標,增加了秈粳雜交稻水分種子質量要求等特殊規定;標簽通則增加了種子標簽和使用說明標注內容,調整了品種名稱、質量指標等內容表述要求,完善了二維碼格式等制作要求,細化了標簽使用規則。三項強制性種子標準的修訂,從標準層面適度提高了種子質量要求,規范了種子標簽和使用說明的標注和制作要求,為貫徹落實種子法確立的種子標簽真實性制度、指導種子生產經營者規范標簽標注和農民科學選種用種提供遵循。
首批認證種子上市,是我國種子認證制度建成實施的重要里程碑,將為生產提供更多優質良種;新修訂種子質量與檢驗國家標準宣貫實施,是種業行業轉型升級的又一重要手段,將進一步提高我國種源質量水平。種子認證“拉高線”和質量標準“抬底線”雙向發力,必將為促進我國種業高質量發展、助力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發揮更大作用。
全國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種業管理部門負責同志、有關認證機構、種業企業負責同志共200余人參加活動,97萬人次線上觀看直播。
(來源:全國農技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