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9優28-水稻種子-中一種業
國審稻20180051
國審稻20196131
桂審稻2018012號
(粵)引種〔2018〕第3號
瓊農字〔2019〕24號
渝審稻20200016
黔引種2020第024號
川引種2020第020號
神9優28是重慶市農科院和重慶中一種業共同選育的雜交水稻品種。
生育期適中,比一般品種早熟5-7天;
適播期長,在成渝地區3月上旬到6月上旬均可播種,可作菜后、油菜后、麥后直播;
米質優,長江中下游國家區試達一級米,米飯不粘不糯、適口性好,整精米率70%左右,米廠;
抗性好,苗期耐低溫、抽穗揚花期耐高溫能力強,結實率高,中抗稻瘟病,不發稻曲病;
稻米可靠,重金屬鎘低吸附;
綠色輕簡高效,適宜機插、濕潤直播和淹水直播;
豐產穩產,一般畝產600公斤左右;
適應范圍廣,整個南方稻區均可種植。
1、品種主要性狀
該品種屬秈型三系雜交水稻品種。在重慶市畝栽秧1.2萬窩的密度下作中稻種植,全生育期135~163天,平均148.4天,比對照渝香203短5.1天。平均株高115.5厘米,株型適中,分蘗力中等。穗長24.3厘米,畝有效穗14.5萬,穗平著粒數204.2粒,結實率變幅75.6~96.2%,平均結實率87.6%,千粒重23.7克。在武陵山區作中稻種植,全生育期142.0天,比對照Ⅱ優264短6.1天。株高113.5厘米,穗長24.6厘米,每畝有效穗數16.7萬穗,每穗總粒數191.4粒,結實率85.7%,千粒重24.8克。在廣西桂南種植,早稻全生育期123.8天,比對照特優7118短1.5天,晚稻全生育期112天,比對照豐田優553短4.5天。葉鞘綠色,柱頭、穎尖均白色,穎殼黃色,無芒,谷粒長8.1毫米,長寬3.1。每畝有效穗數16.3萬,株高119.7厘米,穗長24.3厘米,每穗總粒數170.8粒,結實率87.2%,千粒重24.5克。參加海南引種適應性試驗,2017年在海南晚造種植全生育期113.4天,比對照特優009短2.6天,早稻全生育期119.3天,比對照特優009短3.7天。葉鞘綠色,柱頭、穎尖均白色,穎殼黃色,無芒,谷粒長8.1毫米,長寬3.1。每畝有效穗數16.6萬,株高118.3厘米,穗長24.6厘米,每穗總粒數181.5粒,結實率87.2%,千粒重24.5克。在四川作中稻種植,平均全生育期為151.9天,比對照早熟4.4天。在長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種植,全生育期127.9天,比對照豐兩優四號短6.8天。株高121.6厘米,穗長25.3厘米,每畝有效穗數17.0萬穗,每穗總粒數196.1粒,結實率83.8%,千粒重23.9克。參加武陵山區國家區試,米質主要指標:整精米率61.9%,堊白粒率16%,堊白度5.1%,直鏈淀粉含量16.0%,膠稠度57毫米,長寬比3.2。參加廣西區試,米質主要指標:糙米率80.4%,整精米率60.4%,堊白度1.4%,透明度2級,堿消值6.8級,膠稠度78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3.2%,達到NY/T593-2013《食用稻品種品質標準》優質二等。參加重慶市區試,米質主要指標:糙米率80.4%,整精米率69.7%,粒長7.0毫米,長寬比3.1,堊白粒率1%,堊白度0.0%,膠稠度61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7.2%,透明度1級,堿消值7.0級,達到農業行業《食用稻品種品質》標準二等。參加長江中下游試驗,米質主要指標:整精米率66.7%,堊白粒率8%,堊白度0.7%,直鏈淀粉含量16.1%,膠稠度82毫米,長寬比3.2,達到農業行業《食用稻品種品質》標準一級。
2、適應性
產量表現:2015年參加武陵山區中秈組區域試驗,平均畝產646.92千克,比對照Ⅱ優264增產3.54%;2016年續試,平均畝產628.23千克,比Ⅱ優264增產3.26%;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637.58千克,比Ⅱ優264增產3.40%,增產點比例76.2%。2017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602.48千克,比對照瑞優399增產6.78%,增產點比例100.0%。
2016年參加廣西桂南早稻遲熟組區域試驗,平均畝產562.4千克,比對照特優7118增產7.13%;2017年續試,平均畝產563.4千克,比特優7118增產6.79%;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562.9千克,比特優7118增產6.96%。2017年生產試驗,早稻平均畝產549.5千克,比特優7118增產3.82%,晚稻平均畝產494.7千克,比對照豐田優553增產1.55%。
參加重慶市區試,兩年平均畝產573.0千克,產量變幅497.2~630.0千克,比對照渝香203增產8.7%。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59.8千克,比對照渝香203增產7.2%。
2016年參加長江中下游中秈遲熟組區域試驗,平均畝產607.27千克,比對照豐兩優四號增產3.97%;2017年續試,平均畝產616.91千克,比對照豐兩優四號增產4.39%;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612.09千克,比對照豐兩優四號增產4.18%;2018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664.09千克,比對照豐兩優四號增產5.66%。
2020年參加四川省引種試驗,7個試點平均畝產584.0公斤,比對照宜香優2115增產4.65%,增產點率100%。
3、抗性
參加重慶市區試,稻瘟病綜合抗性指數3.25,抗性病級3級,抗性評價中抗。參加武陵山區國家區試,稻瘟病綜合指數年度分別為4.0、2.5,穗瘟損失率5級,中感稻瘟病。耐冷性為中間型。參加廣西區試,稻瘟病抗性綜合指數兩年分別是4.5、3.0,穗瘟損失率3級,白葉枯病5~9級;中感稻瘟病、中感~高感白葉枯病。參加長江中下游中秈遲熟組區域試驗,稻瘟病綜合指數兩年分別為4.1、3.4,穗頸瘟損失率7級,白葉枯病9級,褐飛虱9級,抽穗期耐熱性3級;感稻瘟病,高感白葉枯病,高感褐飛虱,抽穗期耐熱性較強。經四川省農科院植保所抗性鑒定:葉瘟4、4、6、5級,頸溫5、7、5、5級;感稻瘟病。
4、品種適宜種植區域
適宜在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蘇省的長江流域稻區以及浙江省中稻區、福建省北部稻區、河南省南部稻區稻瘟病輕發區作一季中稻種植,稻瘟病重發區不宜種植。適宜在湖南、湖北、重慶三省(市)所轄的武陵山區海拔800米以下稻區的稻瘟病輕發作一季中稻種植。適宜在廣西桂南、桂中稻作區作早、晚造種植,桂北稻作區作一季中造種植。適宜在廣東省粵北以外稻作區作早造種植。適宜海南省各市縣作早晚造種植。適宜重慶市海拔800米以下的地區作一季中稻種植。適宜貴州省中秈遲熟類型區作一季中稻種植。適宜四川省海拔800米以下平壩丘陵中秈遲熟類型區作中稻種植。
5、種植季節
根據當地種植習慣適時播種。在貴州、湖南、湖北、重慶四省(市)所轄的武陵山區和重慶市、貴州省、四川省作中稻種植,3月15日-4月30日播種。在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蘇省的長江流域稻區以及浙江省中稻區、福建省北部稻區、河南省南部稻區作中稻種植,4月15日-5月30日播種。在廣西、廣東粵北以外、海南各縣作早稻3月5日-3月20日播種,作中稻4月5日-5月20日播種,作晚稻6月25日-7月15日播種。
6、主要栽培措施:
1.該品種屬穗數型品種,株型集散適中,分孽力中上,選中等水肥田塊種植,充分發揮其增產潛力。
2.適時播種,培育壯秧,及時移栽:在重慶市3月上中旬至4月初播種,在武陵山區稻作區和長江中下游流域3月底至5月底播種,用地膜覆蓋濕潤育秧或旱育拋秧,稀播勻播培育多蘗壯秧,大田畝用種量1.0千克。秧苗4.5葉左右移栽,每蔸栽2~3粒谷苗,每畝栽插1.2~1.5萬穴。在華南稻作區早稻3月上旬播種,適宜移栽葉齡以4~4.5葉為宜,拋秧葉齡3.0~3.5葉為宜;晚稻以7月上旬播種,適宜移栽秧齡18~25天左右,拋秧葉齡3.0~3.5葉為宜;建議畝插(拋)1.8~2.0萬株,每蔸插2~3粒谷苗為好。
3.肥水管理:應重視早施重施分蘗肥,適時補施穗粒肥;本田每畝基肥施農家肥1000~1500千克,施純氮8-10千克,氮、磷、鉀比例為1:0.8:1.1,前期施肥量占總肥量85%~95%。生長前期淺水灌溉促分蘗,移栽后20~25天爭取總苗達到預期有效穗的85%左右,即可露曬田,抽穗保水層,齊穗后干濕交替到黃熟。
4.注意防治病蟲害:注意及時防治稻瘟病、稻曲病、紋枯病、螟蟲、褐飛虱等病蟲害。
火爆農資招商網[神9優28-水稻種子-中一種業],可直接給該產品留言獲取廠家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