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相關植保專家研究表明,近幾年來稻縱卷葉螟發生很嚴重,而且很難防治,導致水稻葉子卷縮嚴重。那么面對水稻田的稻縱卷葉螟我們該如何防治呢?稻縱卷葉螟的防治方法又有哪些呢?
什么是稻縱卷葉螟?
稻縱卷葉螟是中國水稻產區的主要害蟲之一,廣泛分布于各稻區。除為害水稻外,還可取食大麥、小麥、甘蔗、粟等作物及稗、李氏禾、雀稗、雙穗雀稗、馬唐、狗尾草、蟋蟀草、茅草、蘆葦等雜草。以幼蟲為害水稻,綴葉成縱苞,躲藏其中取食上表皮及葉肉,僅留白色下表皮。苗期受害影響水稻正常生長,甚至枯死;分蘗期至拔節期受害,分蘗減少,植株縮短,生育期推遲;孕穗后特別是抽穗到齊穗期劍葉被害,影響開花結實,空殼率提高,千粒重下降。
為何“稻縱卷葉螟”發生嚴重?
隨著夏天雨季的持續,“兩遷”害蟲(稻飛虱、稻縱卷葉螟)不斷遷入,當水稻陸續進入分蘗盛期,禾苗長勢嫩綠,雨量充沛及濕潤的田間小氣候環境十分有利于稻縱卷葉螟滯留本地繁殖為害。
為何“稻縱卷葉螟”是打不死的小強?
結合多年從事水稻病蟲測報和防治工作的經驗,稻縱卷葉螟難治的原因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1、稻縱卷葉螟的防治適期沒掌握準。近年稻縱卷葉螟遷入代的遷入峰次明顯增加,有時一代多達4次成蟲遷入,造成田間幼蟲盛孵期持續時間長(如各代幼蟲盛孵期長),而30天左右發生一代,這樣好不容易把這代防治下去,下代又開始發生了,無形中增加了防治次數和難度。
稻縱卷葉螟低齡幼蟲高峰期是防治的關鍵時段,達標的稻田要及時(低齡若蟲、幼蟲期)用藥防治。而農戶往往在防治適期時沒引起注意,總是在幼蟲進入大齡期即三齡以后已經形成白苞并開始轉苞為害時才予以重視,此時幼蟲已進入高齡,抗藥明顯增強,噴藥就好比是為其“洗澡(淋浴)”,這是“打不死蟲”的主要原因。
因此,應根據當地農作物病蟲測報站發布的《病蟲情報》,選準每代的主要發生峰期的低齡幼蟲期進行用藥,而當幼蟲盛孵時間較長時必須連續用藥兩次。
2、錯過了稻縱卷葉螟的防治時間。很多時候由于連續降雨,農戶無法及時施藥防治,等天氣轉晴時,稻縱卷葉螟幼蟲已進入高齡,此時用藥防治效果必然大打折扣。
因此,建議在當地農技人員的指導下,抓住雨停間隙及時施藥,雨后再用能有效防治高齡幼蟲的對口藥劑補噴防治一次,以鞏固防效。
3、藥劑選擇不當,造成防效下降。可防治稻縱卷葉螟的藥劑林林總總,其中大部分是復配劑,僅適宜防治1~2齡幼蟲。許多農戶貪圖便宜而購買和使用有效成份含量偏低的復配藥劑進行防治,一旦防治效果不好,再購高含量藥劑進行防治時,蟲齡已進入高齡,更難以防治。有些農戶喜歡使用老品種藥劑防治,由于稻縱卷葉螟對此類藥劑已產生抗性,也致使防治效果明顯下降。
稻縱卷葉螟的改進防治方法
針對上述情況,在防治稻縱卷葉螟的方法上要有所改進,主要是更換傳統的用法。
1.加大施藥時畝用水量。農戶習慣每畝用一桶水,這樣根本達不到防治的效果,在生產中用水量達2~3桶。
2.選用高效、優質、對口新農藥,運用科學的防治手段。當前選用含阿維菌素類型的藥劑效果不錯。用藥后要檢查防治效果,一旦發現防治效果欠佳,應及時采取補救措施。由于稻縱卷葉螟是遷飛性害蟲,而且有代數重疊的現象,很難掌握防治時間,因此在防治的同時可以考慮用長效藥劑與短效藥劑相結合的方法,這樣可以起到既防螟蟲又防稻縱卷葉螟的作用。
想要了解更多農業信息,請及時關注火爆農資新聞資訊:http://www.njwlhjs.com/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