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粉病病菌屬于子囊菌里面的白粉菌科,根據病菌子囊殼及其子囊孢子等形態,進一步細分為布氏白粉菌屬(小麥白粉病)、白粉菌屬(煙草白粉病)、鉤絲殼菌屬(葡萄白粉病)、單絲殼屬(瓜類白粉病)、叉絲單囊殼屬(蘋果白粉病)、球針殼屬(梨樹白粉病)等等。不論是哪一個屬,白粉病對農戶來說,都是很頭疼的問題。為此,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下白粉病治不住怎么辦,白粉病防不住問題出在哪?
白粉病防不住問題出在哪
的時間太遲
在白粉病發生的初期,也就是葉片上的白粉斑點在1~3毫米大小時,要及時跟上藥劑,一旦病斑擴大,一方面是大量的白粉孢子已經成熟,會造成快速擴散,二是葉片內細胞的營養已經被白粉孢子榨干,抗病能力大大下降。當病斑擴大或大面積暴發的時候,受大量葉片的阻擋,藥劑難噴均勻,防治起來難度就大了。
持續用單一藥劑
本身白粉病病菌就很容易產生抗性,而許多農戶防治白粉病的藥非常單一,往往一種藥劑多次使用,這樣一來病菌抗藥性只會更強。
未進行多方位綜合防治
在適宜條件下,白粉病菌繁殖量大,分布廣泛,不易打住。所以藥劑防治要趕早,同時在發病前要通過加強栽培管理如合理水肥、及時修剪、改善通風透光等創造一個不利于白粉病發展的環境。而在保護地白粉病發生時,除噴藥外還可結合熏蒸,調控好溫室度等,來緩解病害的蔓延。
易與霜霉等混淆
白粉病與霜霉病十分相似,易混淆。白粉病開始時是小粉斑,繼而擴大到半個葉片乃至整個葉片,粉狀物多時成氈狀,引發落葉,而霜霉病多受葉脈限制,霉層薄而稀,葉上卷,葉枯黃,不落。要注意辨識,對癥下藥。
白粉病特點
寄生能力強
白粉病病菌屬于專性寄生菌,寄生能力很強,菌絲體或分生孢子萌發以后不必借道傷口,可以通過氣孔或直接侵入進寄主器官的表皮。寄主植物的器官表皮越薄嫩,白粉病的發生幾率和被害程度就越高。
分生孢子發達
白粉病病菌的分生孢子特別發達,且大多數分布在被侵染部位的表皮外面,在溫濕度和營養條件合適的時候,分生孢子和菌絲萌發形成芽管侵入進寄主表皮細胞之間,形成吸器吸收寄主細胞的營養。所以,白粉病病菌在寄主植物的表皮層附近分布多,而在被害部位的深層病菌數量則很少。
分生孢子形成與萌發對環境的需求不同
粉病在形成分生孢子的時候,需要較高的溫度和相對濕度。萌發的時候則需要較低的相對濕度。所以,雨后轉晴或晝夜溫差較大的悶熱天氣有利于白粉病的發生和流行。
此外,保護地栽培時,光照弱、通風差、空氣相對濕度偏大,特別是修剪不合理的,白粉病往往發生得比較重。
想必現在大家知道白粉病治不住怎么辦,白粉病防不住問題出在哪了吧?點擊白粉病藥專題,尋找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