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收割稻子都是人工,一人一天割一畝稻子,雇工費每畝130元;用收割機,一天收割35-40畝,費用每畝80-100元。機械化收割真是省力、省時、省費用,用上這東西,以后我們農民種地不再操心費力了。”梅州市平遠縣農民韓景春在品牌農機展區水稻收獲機前感慨的說。
在2017第十六屆廣東種業博覽會上,現代農業裝備館面積約2千平方米,分為園藝經濟作物機械化技術展示區、品牌展示區和綜合裝備展示區。展示裝備包括植保無人機、收獲機械、畜牧機械、設施農業裝備、農產品加工機械設備、資源與環境設備、農業信息化與智能裝備等,展示數量超100臺。
美觀、高效益的航空植保吸引大批年輕一代
“我們今年作業多少畝,在什么地方,作業的作物類型,這些信息都在我們的系統后臺保存,所有我們無人機作業的任務都會反饋到后臺,進行備份留底。”大疆慧飛華南區負責人胡華娟告訴記者。
21世紀時互聯網+時代,農業也在不斷的發展,目前互聯網+農機已經不在是新鮮事。農機推廣市場化,信息化必不可少,植保無人機由于其獨特性,雖然起步晚,但是在信息化、智能化上,卻在農業機械上發展迅速。
“通過云信息共享,公共單位能夠監管更多的農機作業,確保行業健康良好發展。”珠海羽人農業航空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蔡秀瓊表示,“智能化的操控能夠吸引年輕的一代,未來的植保航空必須降低門檻,傻瓜化操作。”
進入航空植保的年輕一代越來越多,大多是被無人機吸引,新穎、有挑戰性和穩定的效益不斷吸引著更多人參與進來。
特殊地形,農機針對性應用
廣東現代農機的推廣對梅州農業生產的影響已超出了想象,果園高壓修剪機、果園高壓噴藥機、山地果品運輸機等大批農機產品的研發與應用使梅州農業在效率與效益方面獲得雙豐收。比如果園高壓修剪機,每天可修剪5-8畝地,而傳統手工修剪,每個熟練工每天只能手動修剪8分地,修剪機的使用使生產效率提高了6-10倍。
參展的梅州振聲現代農業裝備有限公司(下稱梅州振聲)展示的便是一款山地果園單軌運輸機,今天一位同在梅州的楊姓種植戶就定了一條300米的單軌運輸機,楊先生說:“據農機推廣總站介紹,這種單軌運輸車不僅輸出果品量大幅提高,而且能夠搬運一些果園工具,生產效率能提升好幾十倍。”
梅州振聲市場部經理張常概表示,這種機械操作也十分便利,使用遙控器控制,即使加上卸貨時間,每次也不過5-8分鐘,也能搬運其他工具,十分方便。
專業化解決方案為種植戶排憂解難
蔬菜補光技術、節水灌溉和設施農業從單獨的固定式結構,到現在的針對性提出解決方案,讓種植戶需要考慮的事情越來越少,一鍵式控制施肥灌溉,自動調節溫度和補光,這些之前在電影中才能看見的技術,現在已經走進千家萬戶。
例如以蔬菜、畜牧補光技術為主的惠州可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惠州可道),已經為全國不少大型畜牧基地、蔬菜種植基地提供了多個解決方案。“在夜間或者陰雨天氣下,為蔬菜提供更適合生長的光照,這種補光技術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作物產量和質量。”惠州可道業務總監葛琦介紹到。
農機農藝結合已經從人“操控”機,逐漸發展成現在的人“遙控”機,相信不久的將來,農機農機更緊密的結合將會完全解放勞動力,實現全程全自動化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