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子抗旱、耐鹽堿、耐瘠薄,生育期可塑性強,主要分布在我國西北、華北、東北干旱、半干旱地區。“立春”以來,除華北少部分地區輕微干旱外,我國大部分糜子主產區土壤墑情良好。為挖掘我國糜子產量和抗性潛力,農業農村部小宗糧豆專家指導組會同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提出2021年糜子生產技術意見。
一、東北春糜子區
本區包括遼寧、吉林、黑龍江和內蒙古的興安盟、通遼市、赤峰市等,是糯性糜子主產區,近年來也積極引進粳性糜子進行試種。
(一)優選良種。一般選擇適合當地種植、試驗示范表現好的優質、高產、抗倒、耐旱、抗病的優良糜子品種,兼顧市場需求和機械化生產要求,避免盲目引種。
(二)精細整地。宜選擇耕層深厚、肥力較高、保水保肥及排水良好的地塊種植,豆類、高粱、小麥、馬鈴薯等是良好的前茬作物,不宜重迎茬。播前需深耕整地,要求壟面平整無土塊,以利提高播種質量。雖然目前墑情較好,由于該區早春風沙較大,春季整地一定要注意整地質量。一般春播前進行滅茬和深翻,耕翻深度在25—30厘米,將根茬、有機肥翻入土壤下層。整地后耕層要適時耙耱鎮壓,播種土壤無坷垃,播層具有一定硬度,避免旋耕土層過軟造成吊根死苗現象。
(三)肥水管理。增施基肥,施足種肥,適時追肥。隨春季深翻,畝施腐熟有機肥1500—2000公斤或生物菌肥40公斤。隨播種畝施純氮9—12公斤、五氧化二磷6—8公斤、氧化鉀3—5公斤(以硫酸鉀為宜),并根據當地土壤情況和目標產量適當調整。或隨播種畝施50%緩控復合肥20公斤+硫酸鉀顆粒肥2.5公斤。農家肥作底肥,全部磷肥、鉀肥以及氮肥的30%結合播種一次性施入,氮肥的60%做拔節肥,10%做粒肥。施種肥時注意種、肥分開,以防燒種。
(四)適期播種。4月下旬至5月中旬,采取機械條播或人工點播,播后及時鎮壓,一播保全苗。若覆膜播種,要提前施肥再覆膜穴播,可采用覆膜穴播機將覆膜和播種一次完成。覆膜穴播應注意將播種孔用土覆蓋,防止跑墑和大風揭膜。
(五)合理密植。條播畝播量1.0—1.5公斤,覆膜穴播畝播量1.0公斤。精量播種機播種時要做好種子清選,種子大小均勻、整齊一致。
(六)田間管理。幼苗1葉1心時,晴天午后可用磙子進行鎮壓,以促進根系生長,防止后期倒伏。拔節后及時中耕除草,達到苗眼清晰、無雜草。結合拔節期中耕可畝追施尿素7—10公斤,抽穗前畝噴施0.2%磷酸二氫鉀溶液防止后期脫肥。苗期注意防治粘蟲和粟莖跳甲,麻雀多的地方要注意驅避。
(七)適時收獲。“八成熟,十成收”。糜子收獲不宜太晚,當穗基部的籽粒變硬且能用指甲掐破時即可收獲。
二、北方春糜子區
本區經度跨度較大,東部為糯性糜子種植區,西部為粳性糜子種植區。包括山西西北部、河北北部、內蒙古烏蘭察布市、寧夏南部山區和甘肅中部干旱半干旱農業區等。入春以來,大部分地區墑情充足,華北少部分地區有輕度干旱,糜子種植仍然要注意采取抗旱措施,首先苗齊苗壯。
(一)優選良種。根據各地生態條件和生產水平科學選種,避免未經試驗的跨區引種。具體參照東北春糜子區。
(二)精細整地。選用土層深厚、肥力較高的沙壤或中壤地種植糜子,前茬以豆類、馬鈴薯、玉米、小麥等作物為佳,避免重迎茬。前茬作物收獲后深耕翻并及時耙耱保墑,播種前旋耕耙耱鎮壓,做到上虛下實,表土平整。春季整地,強調鎮壓。
(三)合理施肥。糜子施肥以基肥為主,追肥為輔。基肥一般畝施有機肥500—1000公斤、純氮10公斤、五氧化二磷4公斤、氧化鉀4公斤,結合春季整地一次施入。8—9葉至抽穗期結合降雨畝追尿素5公斤。覆膜種植提倡一次性施肥,畝施有機肥500—1000公斤、控釋肥純氮10—12公斤、五氧化二磷4公斤、氧化鉀4公斤,全生育期不再追肥。
(四)種子處理。選用優質糜子種子,去除秕粒和雜質,曬種2—3天。播前藥劑拌種,防治糜子黑穗病。
(五)適期播種。該區糜子一般5月下旬到6月上旬播種。由于糜子生育期可塑性強,可根據土壤墑情適當提前或推后播種。墑情好時宜淺播,墑情差時適當深播,并適度鎮壓,注意趁雨搶墑播種。根據不同區域對密度的要求,畝播種量1.0—1.5公斤,精量播種機播種時畝播種量1.0公斤為宜。華北春旱區若播種時仍無有效降雨,要適當加大播量。高海拔地區可采取覆膜穴播,推薦使用“滲水地膜”,以利于接納春季和夏初有限降雨。選用膜厚0.01毫米以上、幅寬1.0—1.3米的地膜,采用“雙壟溝”或“波浪式”覆膜方式進行覆蓋。膜上均勻覆細土封閉模孔,防止跑墑。每幅播4—5行糜子,畝播1萬穴左右,穴播5—8粒。
(六)田間管理。露地種植一般中耕2次,第1次在苗期5—6葉期進行,第2次在拔節期進行,中耕深度2—3厘米。覆膜種植要防止大風揭膜,注意及時膜間雜草。
(七)適時收獲。糜子穗基部籽粒進入蠟熟期,籽粒70—80%脫水變硬為收獲期。人工收割應以早上為宜,可減少落粒。
三、黃土高原夏(春)糜子區
本區主要包括甘肅平涼市、慶陽市,陜西延安市南部、渭北,山西中南部,寧夏引黃灌區等,一般在小麥收獲后復種,也有部分春播糜子。
(一)優選良種。根據各地生態條件和生產水平科學選種,避免未經試驗的跨區引種。選擇在春播區繁殖的種子對提高糜子復種產量有重要意義。
(二)施足底肥。播前一次性施足底肥,一般結合整地畝施農家肥500公斤左右或施磷酸二銨15公斤、硫酸鉀6公斤。有條件的地方結合降雨,拔節期畝追尿素6公斤。
(三)抗旱播種。春播糜子5月中下旬開始播種,應適期播種;夏播糜子適宜播期在6月下旬至7月上中旬,宜早播。土壤墑情不足時,要注意邊播種邊鎮壓提墑。地表干土層偏厚,播后種子不能發芽時,采取等雨搶墑寄籽播種方法。對依靠主莖成穗的地塊,畝留苗6—8萬株為宜。
(四)適時收獲。糜子穗基部籽粒進入蠟熟期,籽粒70%—80%脫水變硬即可收獲。人工收割應以早上為宜,可減少落粒。
(來源:農業農村部小宗糧豆專家指導組、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