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供給始終是建設農業強國的頭等大事。穩住了糧食這個底線,才能穩住經濟社會發展大盤。
剛剛過去的2022年,全區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積極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全年糧食總產達1813.5萬噸,增產超10億斤,糧食種植面積、單產、總產實現三增長,連續五年為全國糧食增產作出貢獻。
沉甸甸的豐收告訴大家,新疆有能力將糧食主動權牢牢抓在自己手中,將飯碗里裝滿優質的新疆糧,也有實力不斷推動農業生產提質增效,用更科學的手段、更堅定的決心承擔起建設全國優質農牧產品重要供給基地責任,為全國的糧食作出新疆貢獻。
穩住面積兜住效益
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新疆糧食生產水平的不斷提升,離不開對耕地的保護和利用。
在商品糧基地縣新疆奇臺縣,越來越多農民認識到耕地對糧食增產的重要性,借助良田和良法,激活了糧食增產的潛力。
“高標準農田地塊平整,灌排設施完善,適宜推廣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是提高糧食生產能力的關鍵。”新疆奇臺縣西北灣鎮柳樹河子村村民馮汝剛說,這兩年,智能灌溉、測土配方施肥等技術的推廣應用,大幅提高了小麥產能,他家管理種植的2600畝小麥畝均增產約50公斤,化肥使用量下降了三分之二,真正實現了節本增效。
近年來,全區各地采取過硬措施,拿出過硬辦法,全面落實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加大拋荒治理力度,實行種植結構調整,落實糧食生產任務,夯實糧食生產基礎。同時,各地通過爭取資金,強化多元投入,加強制度保障技術支撐,積極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截至2022年底,全區已累計建設高標準農田3600余萬畝,占耕地面積的40%以上。據初步測算,依托高標準農田,糧食產能可提高5%至20%,農民種植環節畝均收益可提高100元至200元。
為了充分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2022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統籌耕地地力保護補貼和兩批次實際種糧農民一次性補貼資金,全區小麥種植補貼額度提高到230元每畝,實現小麥補貼應補盡補,提振農民種糧信心。同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自籌資金對大豆、花生種植戶進行補助,切實緩解了農業生產成本上漲對糧農增收的影響,讓農民種糧擴油有利可圖。
穩住面積、兜住效益,糧食的穩產增產基礎就更加牢固。2022年,全區糧食播種面積3650.85萬畝,較上年增加93.34萬畝,增長2.6%,創1978年以來歷史新高。
科技支撐增產有方
種子是現代農業的“芯片”,是農業生產提質增效的關鍵所在。如今,新疆自育的小麥、玉米、棉花、水稻、大豆等主要農作物品種已成為農業生產的主導,播種面積占農作物總播面積的80%以上,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超過98%,有力支撐起農業穩產保供。
“每年都要種4、5個品種,就是為了找到適應氣候的‘好苗子’。”新疆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奎蘇鎮合和養殖專業合作社理事長仇其信說,巴里坤是小麥生產的冷涼區,由于全年有效積溫不足,即使采用先進的田管技術,春麥也很難實現優質高產。
2022年,合作社試種由新疆農業科學院核技術生物技術研究所與新疆新瑞禾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聯合選育的春小麥新品種核春115,嚴格開展標準化田間管理,以724.14公斤的畝產刷新了全國優質強筋春小麥高產紀錄。
仇其信說,核春115在普通地塊依然能夠達到畝均600公斤的高產水平,比當地普通春麥畝均增產100公斤,憑借強筋小麥的品質優勢,每公斤收購價達到3.2元,比普通小麥高出0.2元,實現了增產又增收。
2022年,全區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加快構建商業化育種體系,不斷擴大區域特色農作物種源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覆蓋面,加快核心種源育種關鍵技術研究和生物育種產業化應用,為農業轉型升級提供種業支撐。
同時,全區還不斷從技術層面提升糧食生產能力,將糧食綠色高質高效行動與糧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大力推廣規范化播種、深耕深松、水肥一體化、氮肥后移、“一噴三防”等關鍵性增產技術,推動糧食增產挖潛,不斷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還按照優先保障糧食生產用水的供水原則,堅持問題導向,研究解決農業灌溉用水問題,全區農業灌溉用水得到有效保障,未發生區域性春旱和“卡脖子”旱。
通過積極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2022年全區糧食單位面積產量496.73公斤/畝,產量比上年增加8.81公斤,增長1.8%,單產水平居全國第二位。
優化結構供給豐富
大力提高保障國家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給的貢獻度,這是新時期新疆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課題。
近年來,全區在不斷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同時,持續強化生產指導和產銷對接,綜合施策,實現果蔬等“菜籃子”產品穩產增產,提高農業綜合供給水平。
人勤春來早,當前,北疆雖風雪未散,南疆多地的蔬菜大棚已進入果蔬育苗、移栽的關鍵期。新疆新和縣依其艾日克鎮奧依巴格村的郭牌西瓜果蔬種植示范基地一派繁忙景象,工人有條不紊地開展栽苗工作。
這樣的大棚不僅承擔著蔬菜育苗的職責,還為當地村民提供了就業和學習技術的機會!拔以诜N植示范基地實現了就業!眾W依巴格村村民熱合曼·阿布都熱西提學到了蔬菜育苗等種植管理技術,在家就能從事果蔬種植,實現了多渠道增收。
“一批苗”關系著“一季菜”,為了更好發展蔬菜產業,日前,新疆阿克蘇地區已組織農業技術人員走進生產,為大棚種植戶提供農業技術服務指導,確保各類蔬菜育好苗、早移栽、早收益,豐富各族群眾“菜籃子”產品的同時,讓更多農民分享產業發展紅利。
近年來,新疆加快推進設施蔬菜產業發展,下大力氣提升冬春蔬菜生產能力,補齊提高冬季蔬菜生產短板。去冬今春,全區有10余萬座日光溫室生產設施蔬菜,加上本地冬儲菜儲備和從外地補充調入部分精細蔬菜,保障了全區群眾“有菜吃、吃得好”。
在提升蔬菜供給能力的同時,新疆還大力發展標準化規模養殖,提高畜產品供給能力。2022年,全區畜產品生產保供能力持續提升,豬牛羊存欄同比增長9.8%,肉、蛋、奶產量分別增長6.3%、4.8%、8.4%,進一步豐富了群眾的“米袋子”“菜籃子”“肉案子”“果盤子”。
(來源:石榴云/新疆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