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遼寧省農業農村廳、遼寧省財政廳聯合印發《2023年農業生態資源保護資金項目實施方案》,明確中央財政農業生態資源保護資金主要用于農業生態保護、農業資源養護利用等方面工作,并就地膜回收利用、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草原禁牧補助與草畜平衡獎勵、漁業資源保護漁業增殖放流等工作設定了目標任務,一起來看看。
地膜科學使用回收方面,今年遼寧省計劃在14個市主要用膜地區試點推廣應用加厚高強度地膜80萬畝,項目區地膜回收率達到83%,到“十四五”末期,力爭推動全省地膜回收率達到85%以上,全省農田地膜殘留量實現零增長。今年加厚高強度地膜推廣應用標準為中央財政補貼30元/畝,采取“一年支持、兩年鞏固、三年建機制”的方式,試點地區同一地塊原則上連續支持不超過2年,補貼形式可采用直接補助、間接補助、以舊換新或適宜本區域特點的補貼方式等,在逐步培育形成以市場調節為主的運行模式后,支持政策將分年分地區逐步退出。
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方面,今年遼寧省建設秸稈綜合利用重點縣20個,實施整縣推進秸稈綜合利用項目。重點縣秸稈綜合利用率應不低于90%,以縣為單元建設秸稈資源臺賬,全省建設秸稈綜合利用展示基地80個。采取“以獎代補”方式對重點縣給與補助,補助資金由各重點縣根據秸稈綜合利用任務自主統籌安排,用于秸稈肥料化、飼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等重點領域和收儲運服務體系建設等關鍵環節。重點縣以提高秸稈綜合利用率和提升耕地質量為任務,結合本地實際制定縣級實施方案,明確工作目標、重點任務、建設內容、實施條件、補助對象、補助標準、資金管理和驗收標準等,因地制宜確定補助方式,做好秸稈綜合利用項目。
草原禁牧補助與草畜平衡獎勵方面,在阜新市、朝陽市全域實施草原生態保護補獎政策,重點支持飼草料加工貯制企業和牛、羊、驢、鹿等草食家畜養殖場提檔升級。項目市按照“先建后補、以獎代補”的原則,按照企業固定資產投資額的20%予以補貼,補貼金額高不超過100萬元。為鼓勵大項目建設,凡本年度固投達到1000萬元以上的項目,給予補貼300萬元。一是提升飼草料供應水平,支持飼草料收獲、加工、貯存設施建設和設備購置,提高飼草料供應水平。二是升級養殖設施,支持新建或改擴建標準化畜禽舍及附屬設施、運動場及附屬設施等,擴大草食家畜飼養規模。三是改善生產條件,支持購置自動給水給料設備、溫度與環境控制設備等,提高養殖場生產管理水平。四是加強智能化建設,支持發展智慧養殖,購置智能化生產管理設備等,提升智能化管理水平。
漁業資源保護漁業增殖放流方面,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有效增強漁業水域生物多樣性,以質量和數量并重、效果和規模兼顧為基本原則,不斷恢復漁業資源,改善漁業水域生態環境。一是在沿海地區放流褐牙鲆625萬尾,逐步恢復褐牙鲆種群資源,促進漁民增收。二是在各市重要淡水流域和水庫放流鰱鳙2100萬尾,實現生物凈水,恢復生態環境。三是在丹東、本溪地區放流細鱗鮭5.3萬尾,保護水生野生動物,加強生物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