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慶九龍坡區西彭鎮新民村九社3塊院士田收割完畢,測產結果出爐——栽種“中浙優H7”品種的4.8畝稻田,平均畝產1200斤。
“1、2、3、4、5……”院士田項目實施單位重慶喜鄉遇農業股份合作社理事長王文隆熟練地掐掉一株稻穗并碾碎,把稻米的粒數和質量展示給參觀者,“相比一般的水稻品種,顆粒飽滿,而且數量多。”
據介紹,院士田占地面積20畝,引進中國科學院院士楊維才推薦的中浙優H7、華浙優210、18兩優720、華浙優11、華優鈺禾5個優質水稻品種。今年4月底開始在渝栽培試驗,示范研究生長適應性、抗病蟲能力及產量品質等。
“水稻沒有倒伏,畝產量有上千斤,我種了幾十年莊稼,也是首次看見這樣的品種。”新民村一社村民梅家華自豪地說。
目前,新民村種植的稻米平均產量為850斤左右,中浙優H7平均畝產1000斤,而且抗倒伏能力、抗病能力都相對有所增強。
王文隆介紹,合作社將把“稻田+”的文章做深做透,沿用生態種養模式,通過“一田多收”,在確保土壤生態平衡的情況下,使單位面積土地的產量、產值更大化。除了種植水稻,合作社還陸續在30余畝稻田里投放了一批土鯽魚以及800只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