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全國農技中心預測,2025年紅火蟻在廣東大部、海南大部、廣西中東部、福建中南部、江西南部、云南東部和南部、四川西南部等區域總體偏輕發生,局部點片偏重發生;在重慶大部、湖南南部、貴州南部、浙江中部和南部、湖北中部等區域零星點狀發生。全國發生面積在580萬畝左右。為做好紅火蟻阻截防控工作,全國農技中心特制定本方案。
監測防控策略
堅持“源頭控制、協同聯防、檢防結合”,重點抓住春秋兩季關鍵防控期,在疫情發生區推進統防統治和聯防聯控,在零星發生區開展應急防控和疫點鏟除,在傳入風險區強化監測預警。
監測防控重點
根據紅火蟻發生分布情況,將全國劃分為以下三個區域,實施分區治理、分類指導。
(一)主要發生區。廣東,廣西、福建和海南大部,江西南部、云南東部和南部、四川南部等發生疫情的縣(市、區)。
(二)零星發生區。重慶大部、湖南南部、貴州南部、浙江中部和南部、湖北中部、上海等發生疫情的縣(市、區)。
(三)傳入風險區。江蘇、安徽、河南和陜西南部等潛在發生區域。
監測防控措施
(一)檢疫監管。動態更新紅火蟻發生地區名錄,重點加強從疫情發生區調運的帶土農作物苗木、帶土綠化苗木和草坪草等檢疫。如發現調出或調入的苗木、花卉、草皮、生產用土壤或介質等物品攜帶紅火蟻時,應當督促指導調出單位或施工單位進行檢疫處理。大型苗木可使用8%高效氯氰菊酯可濕性粉劑2500倍液,45%吡蟲·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將稀釋好的藥液沿苗木莖部環繞澆灌,使根部完全浸濕或將根部完全浸泡在藥液中;盆栽小型苗木、花卉可使用8%高效氯氰菊酯可濕性粉劑按1000倍液,45%吡蟲·毒死蜱乳油500倍液,按常規進行灌溉;草坪草可使用8%高效氯氰菊酯可濕性粉劑2500倍液,45%吡蟲·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潑澆或者噴灑于草皮上,至草皮下部有藥液流出時止。檢疫處理后,經當地植物檢疫機構檢查合格后方可調離或調入。
(二)監測預警。傳入風險區,重點監測調查從紅火蟻疫情發生區調入的綠化植被(帶土苗木、花卉、草坪等),密切關注周邊區域疫情發生動態,結合種苗引進情況和當地氣候環境,適時開展風險評估,及時發布預警信息。主要發生區和零星發生區。重點監測調查疫情發生區域及周邊延伸地帶,準確掌握紅火蟻的分布范圍、發生程度和擴散趨勢。監測調查要嚴格按照《紅火蟻疫情監測規程》(GB/23626—2009)有關要求,在氣溫15℃—34℃(較佳氣溫為20℃—32℃)時間段開展。
(三)化學防治。以殺滅蟻后為重點,藥劑上可選擇茚蟲威、氟蟻腙為主要成分的餌劑和高效氯氰菊酯為主要成分的粉劑。開展防控時要穿著長袖衣服,戴上手套,穿上膠鞋或者雨靴,并在手套或者鞋上撒上一層滑石粉或者痱子粉,具體操作方法參照《紅火蟻化學防控技術規程》(NY/T2415—2013)。對蟻巢密度較低且分布較分散的,可采用餌劑點施法進行單個蟻巢處理;對蟻巢密度較大、分布普遍,或誘集到工蟻數量較多、分布較普遍的地區,可利用撒播器、無人機等撒施餌劑法開展大面積防治,并及時跟蹤、補防。主要發生區重點組織實施春秋兩季統一防控,選擇防控技術成熟的專業化統防統治隊伍,條件適宜的地區推廣“群防群治”等模式。零星發生區精準劃定疫點范圍,根據區域氣候特點探索冬季灌巢等不同鏟除方式,達到根除標準的及時驗收。傳入風險區做好藥劑儲備并定期開展應急演練。
(來源:全國農技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