爛脖子病,學名叫生姜的莖基腐病,也叫腐霉菌根腐病。生姜得病后,莖基部開始產生水漬狀的淡褐色的病斑,葉片由下而上發黃,莖基部軟了以后就歪倒,不久植株枯萎死亡。病情稍輕的話,可減產嚴重的可導致減產50%以上。
爛脖子病主要是由種姜帶菌或土壤傳菌所致。該病多與溫差大和高溫高濕有密切關系。如早晚溫差大,中午溫度高時,姜根本身就易受傷害,如果溫度達到19-24度,甚至28—32度濕度85%以上,就容易發病。如遭遇暴雨,且地塊連年種姜,則發病率更高。
近期由于天氣干旱高溫,生姜地濕度溫度比較大,極易產生爛脖子現象。田間識別特征為:1.發病莖葉先從下部葉片的及葉緣退綠變黃,后全葉擴展,病向上擴展;2.腐爛從外向內爛。3.莖基部出現水漬狀腐爛,擠壓清色汁液。
生姜爛脖子病方法:
對于病區擴大范圍噴霧、重點區域灌根:
使用濃度:用青枯立克(姜瘟凈)90-150倍+大蒜油1000倍+沃豐素600倍+有機硅噴霧、灌根。 3-5天1次,連灌2-3次。
灌根區域:已發病區及往年病區、低洼區及下水頭,并適當擴大范圍。
溫馨提示:
噴霧時重點噴生姜的根莖基部和地面接觸的部位,此處是爛脖子病較易發生的的部位。做好帶病死苗的處理工作,防止遺落的帶菌土壤傳染其他的生姜植株。所有已經發病的姜塊不能入姜窖,容易傳染其他姜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