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jwlhjs.com/xiehui/3456_capda 2011/6/27 9:35:00 瀏覽次數:1297
月17日,由農藥發展與應用協會主辦、四川國光農化股份有限公司承辦的植物生長調節劑研討會在成都召開,來自政府、科研 、生產和媒體的30余位代表,就植物生長調節劑的定位問題、科學使用問題以及今后的發展趨勢進行了研討。
5月17日,由
農藥發展與應用協會主辦、四川國光農化股份有限公司承辦的植物生長調節劑研討會在成都召開,來自政府、科研 、生產和媒體的30余位代表,就植物生長調節劑的定位問題、科學使用問題以及今后的發展趨勢進行了研討。
現代農業離不開植物生長調節劑農藥發展與應用協會會長
劉堅無論在農業生產領域還是農業生產資料的生產和銷售,大家都非常關注植物生長調節劑的發展和應用。從生產方面說,由于多數植物生長調節劑產品在增產增收、改善品質方面有明顯作用,調節劑的需求面、應用面在擴大,農戶對生長調節劑的期望值也越來越高。但對消費者而言,對生長調節劑的認識還存在質疑和困惑。
因此,科學發展和使用及正確對待調節劑,是必須面對的問題。應該說,生長調節劑是把雙刃劍,用得好,不僅僅事半功倍,而是一本萬利;用得不好,問題也很大,比如江蘇鎮江西瓜爆炸的事情。
在發展和應用方面,目前調節劑存在三大問題:
首先,消費者對調節劑的應用存在偏見或誤會。很多消費者認為黃瓜頂花帶刺不能吃,因為用過,有些蔬菜銷售者甚至打出未使用調節劑的旗號,由此產生消費者抵制應用調節劑的問題。并且有些專家、領導也這樣講,而這些人并不一定是真正的人士,誤導了調節劑的認識。
其次,調節劑產品推廣和應用技術滯后。目前懂植物生理、栽培、農藥等的跨學科人才很少,能很好地指導調節劑應用的人也很少。應用調節劑,在用量、時間和含量上都有嚴格的要求,而目前的應用技術落后,不能更好地指導生產實踐。
,以肥代藥誤導使用者。由于目前調節劑登記費用高,有些企業不登記或以肥料來登記,片面夸大肥料的功效,對用戶存在一些誤導。但放松對調節劑的登記也不妥,因為這對市場的影響將更大。
因此,要發揮植物生長調節劑在現代農業中的作用,必須做好4項工作:
1.加強科學宣傳力度,科學待出現的問題,客觀真實地。
2.加強技術指導和使用培訓。建議農技推廣部門和企業聯合起來,做好調節劑的技術指導與推廣,協會也應主動做相關服務工作。
3.改進和加強對調節劑的登記,政府安排一些資金投入到調節劑的登記上。針對目前調節劑登記難度大、費用高、評測指標多等問題,建議管理部門多做基礎研究工作,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4.加強新品種和新劑型研究,特別是增強抗逆性的調節劑和蔬菜保鮮方面的研究。近幾年氣候條件不穩定,極端天氣狀況高發,迫切需要抗旱、抗鹽堿、抗冷凍害的抗逆性調節劑。我們的海軍在海上幾個月吃不到新鮮菜,而美國已解決了這個問題,有相對成熟的保鮮技術,但引入費用高,建議國家立項研究。
保護植物健康新理念農業部農藥鑒定所藥政處副處長 吳志鳳調節劑的效果很明顯,只要用就有增產的效果,因為調節劑必須增產10%才能進行登記。目前的一個新觀點是,調節劑的概念外延到保護植物健康,在美國、歐盟都有產品以這種理念登記。
殺蟲劑、劑有大小年現象,廠家的銷售也是,但沒有明顯的大小年現象。調節劑的應用特別是抗逆調節劑的應用應受關注。
嘧菌酯,能增強植物抗逆性,促進植物生長,延緩衰老,增加光合產物,提高作物產量和品質;阿司匹林,抗旱作用明顯,大豆、玉米、花生在正常情況下使用增產不明顯,但是在干旱情況下增產可達15%左右;苯醚甲環唑,對花生有增產作用;苦參堿,促進黃瓜生根,用后根量比對照多75.2%;大蒜素,除殺蟲、保鮮作用外,還具有增產作用;魚藤酮,保持果蒂青綠、豐產增產,一般在柑橘上市前使用;低聚寡糖,可、調節生長,增強抗逆性,效果很明顯;印楝素,既能進入害蟲體防害蟲的生命過程,又不易害蟲產生抗藥性;蠟質芽孢桿菌是植物的寄生菌,可寄生種,且具有促根作用。
很多農藥的實際功能寵擴大,本身是殺蟲劑、兼具調節功能。如矮壯素能防辣椒的青枯病,開發農藥對摧保健功能也是應用范圍的延伸。
必須科學合理使用調:調節劑達到的效果不同。一般況下,提高水分含量的調節,不建議在蔬菜水果上使用,因為使用這類調節劑會造成蔬果口感變差;對于提高品質、增加糖分和干物質的調節劑,使用后雖不增產,但賣相好,口感好,消費者容易接受。
調節劑登記產品少農業部農藥鑒定所生測室 副主任 張宏軍植物生長調節劑致力于調節非生物因素,特別是在抗環境脅迫方面,引入植物健康保健理念,如矮化作用、水稻抗倒伏、扦插促進生根、草坪減少修剪次數等,調節劑起了很大的作用。調節劑在國外發展已有100年的歷史,在只有30年的時間。目前國內農藥品種處于登記狀態的有586個證號,2萬個農藥產品登記,調節劑只占2%左右。
在植物生長調節劑研發上,國內經歷了從仿制逐步向研發制過渡。近幾年植物生長調節劑新品種增加,在生產中發揮的作用非常明顯。
萘乙酸、赤霉素、生長素等老產品的登記較多,且主要在大宗作物上登記,在次要大宗作物上做擴展登記。而用于小宗作物調節劑產品登記少。目前已經有一些用于茶葉和食用菌的調節劑項目投入了。小宗作物調節劑登記產品少,不僅如此,發達國家也面臨同樣的問題。雖然小宗作物占地面積小,但總體面積不小,且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宗作物的整體影響也在不斷加大,需要有更多新產品投入市場。
此外,與其他農藥產品一樣,調節劑存在產品和劑型相對落后的問題,在使用上,旱田和果樹、高稈和矮稈植物、大田作物與設施農業都有區別。
調節劑產業方興末艾上海迪威(南昌)生物化學有限公司董事長 吳中興:
當前農藥在植物保護上基本上能糧食的,從農藥未來的發展方向來看,就是開發農藥的保健功能,調節劑是與作物的生命對話,意義深遠。現在我們的殺蟲劑、劑、除草劑都是跟著國外跑,而目前大多企業和研究人員都把精力投在病蟲草害的控制上,而關注調節劑相對較少。因此,倜節劑產業方興未艾。
而對調節劑的登記,我覺得不應放寬,而應從嚴。調節劑更復雜,使用技術要求更高,只有把登記條件設置得更嚴格、更科學,才能調節劑產業的健康發展。
應加強應用研究南通飛天化學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 張鴻秀:
現在需要明確調節劑的定位:使用之后是不是改變了品質,是不是導致基因改變等,因此應該加強對調節劑的應用研究,否則會毀壞了調節劑的名聲。加強對老百姓用法的培訓也是很有必要的。
以肥代藥現象普遍鄭州鄭氏化工產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鄭昊、重慶雙豐農藥有限公司董事長 趙傳科:
調節劑混用是一個很難解決的問題。目煎農藥市場混亂,以肥代藥現象普遍,很多肥料宣傳具有生根、矮化等調節劑才具有的效果,這不科學也是不可能的,除非在肥料里添加了調節劑。
我們知道,很多肥料生產廠家為了讓肥料的效果更明顯,在市場競爭中占優勢,往往在肥料中添加了調節劑,有些調節劑如復硝酚鈉、胺鮮酯可溶于水,加人到肥料中很方便,這也是目前農資市場惡劣競爭的一個表現。
肥料隨便添加調節劑,這樣的廠家搞亂了市場。這種情況要大力舉報,加強監管,生產調節劑的企業也不要隨便賣給這些肥料廠,這樣做不妥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