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jwlhjs.com/xiehui/3456_nyjixie 2017/6/17 9:23:39 瀏覽次數:6112
各有關高校(院、所):
為深入貫徹科技創新大會精神、《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黨的十八大提出的“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著力提高教育質量,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戰略部署以及《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
進一步推動高等院校農業裝備工程領域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與機制改革,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委托教育部農業工程類教學指導委員會、農業機械學會、農業工程學會和江蘇省現代農業裝備與技術協同創新中心共同舉辦第三屆大學生智能農業裝備創新大賽(以下簡稱“大賽”)。
本大賽自2015年起由江蘇省現代農業裝備與技術協同創新中心創辦,依據大賽章程(附件1),每年舉行一屆,屆和第二屆大賽由江蘇大學舉辦,賽事發展成為農業裝備工程領域頗具影響力的大學生賽事之一。第三屆大賽由西南大學承辦,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大賽宗旨
大賽以“智能農裝、創新未來”為主題,創建高校、院所、企業和行業協同培養學生的綜合平臺,培育一批行業亟需的“知識雄厚、動手能力較強、創新創業能力過硬”的現代農業裝備創新創業人才。
二、組織機構
大賽設立領導機構和工作機構。領導機構包含大賽指導委員會、大賽委員會(見附件2),大賽委員會下設秘書處(掛靠江蘇大學);工作機構包含大賽承辦單位工作組、大賽評審專家組。
三、主承辦及冠名單位
第三屆大學生智能農業裝備創新大賽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委托以下主辦單位舉辦。
1.主辦單位:農業機械學會
農業工程學會
教育部高等學校農業工程類教學指導委員會
江蘇省現代農業裝備與技術協同創新中心
2.承辦單位:西南大學
3.冠名單位:一拖集團有限公司
4.大賽協辦單位:農業機械流通協會
四、大賽要求
1.參賽對象
凡2017年9月前(含9月)正式注冊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本科生,碩士、博士研究生均可報名,大賽以團隊(2~5人)形式參賽。A、B、C類作品每人各限報1件。
2.作品類別
作品分為A類、B類和C類。
A類:自由選題類,均為智能農業裝備領域科技發明制作類,按學歷的作者劃分本科生作品、研究生作品;
B類:機器人類題目,田間玉米播種機器人競技,不限定學歷,允許本科生和研究生交叉組隊;
C類:企業出題類,由農業裝備行業企業出題,學生選題進行創新設計,不限定學歷,允許本科生和研究生交叉組隊。
3.申報數量
每個高校(院、所)選送參加大賽的A類作品總數不超過20件,B類作品不超過10件(承辦高校可以多報送5件作品),C類作品不超過10件。
4.指導教師。每位指導教師指導A類和C類學生作品數量各限2件,指導B類學生作品限1件,指導教師對作品的原創性和真實性負責。
5.參賽成果要求
(1)參賽作品須是學生團隊自主研發的樣機、實物模型、軟件等成果,涉及的論文、專利等必須是近二年(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成果。
(2)不得運用“已參賽作品”成果進行申報。
(3)不得直接運用導師成果申報。
(4)不得剽竊任何不屬于本人的成果申報。
對于違背大賽成果要求、弄虛作假者的參賽作品,大賽委員會核實后將在大賽官方網站或在大賽有關會議范圍內通報參賽高校、參賽學院、指導教師和參賽學生名單,同時取消獲獎作品資格、指導教師資格和高校“優勝杯”資格;情形嚴重的,將依據大賽《章程》追究有關人員責任。
五、大賽進度安排
1.大賽報名(2017年5月15日~6月30日)
各高校有關院系在學生中做的宣傳發動,參賽單位填寫《大賽報名表》(附件3)。此外,本次大賽設立評審專家庫,請各高校限推薦1名農業裝備行業有造詣的專家,并填寫《專家推薦表》(附件4)。請于2017年6月30日前,將附件3、4紙質稿報送至大賽承辦單位,電子稿發至大賽郵箱。
C類選題將于六月中旬在大賽官網發布,敬請關注。
2.作品申報(2017年7月01日~9月20日)
各高校組織校內選拔大賽,遴選作品上報大賽復賽。以各高校參賽學院為單位,報送相關材料:9月20日前,將作品匯總表(附件5,對申報作品排序)紙質稿報送至大賽承辦單位,電子版發至大賽郵箱。作品申報書連同研發報告及附件(附件6,PDF格式)上傳至大賽官網。
3.大賽復賽(2017年9月20日~10月10日)
大賽承辦單位對參賽作品進行形式審查(見附件7),大賽評審委員會通過網絡評審方式,評出一定比例的參賽作品進入終審決賽,并公示入圍決賽作品名單。
4.大賽決賽、展示及表彰(2017年11月)
以各高校參賽學院為單位,請于決賽報到時將申報書連同研發報告及附件(A類和C類一式五份,B類一式二份,總頁數30頁以內, A4正反面打印)紙質稿報送至大賽承辦單位,電子稿件發至承辦單位郵箱(作品關鍵信息須與復賽保持一致,詳見大賽章程)。另將作品展板設計稿(展版為JPG圖片,尺寸為0.9米×1.2米)電子稿發至大賽郵箱。
終審決賽期間,A類和C類作品進行現場問辯(見附件8),參賽團隊須將自主研發的樣機、實物模型以及軟件等成果帶到現場展覽;B類作品進行現場競技比賽(見附件8)。
六、大賽授獎
1.學生參賽作品獎
設特等獎(可空缺)、一等獎、二等獎以及入圍獎,大賽委員會決賽期間根據當年參賽作品數量和質量決定各等次獲獎作品數量。
2.高校“優勝杯”獎
大賽將頒發一定數量的“優勝杯”,具體以高校為單位,按照獲獎作品總積分,從高分到低分排序,如遇積分相同,按照特等獎的個數計算,以此類推。特等獎、一等獎、二等獎、入圍獎分別按照100分、70分、40分、10分計算。
3.指導教師獎
大賽承辦單位將為榮獲特等獎和一等獎作品的指導教師頒發“指導教師獎”榮譽證書,授予每位獲獎教師一張證書。
七、大賽成果轉化
大賽將在決賽期間組織學生項目成果供需洽談會、項目簽約儀式,原則上,要求C類獲獎項目學生團隊與企業簽訂合作意向書,涉及有關知識產權和成果轉讓等問題由學生和企業協商。
2.大賽不收會務費,比賽期間參賽師生食宿由承辦單位西南大學統一安排,住宿交通自理、餐飲由西南大學免費提供。
3.主辦單位有關聯系方式:
(1)農業機械學會:袁老師,電話:010-64882291;
(2)農業工程學會:劉老師,電話:010-65910066轉3502。
(3)大賽秘書處:江蘇大學徐老師、楊老師,電話:0511-88797338。
4.大賽承辦單位聯系方式
(1)大賽作品設計咨詢聯系人: 冀老師,謝老師023-68250802
(2)大賽組織、會務、作品申報咨詢聯系人:冀老師,謝老師023-68250802
(3) 大賽交流
大賽學生交流QQ群:644695764、455187613、455810474、486564180、514108431、492814270;
農裝國賽領隊群 317350488;
大賽教師交流群:485597471;
(4)大賽電子郵箱:njbs2017@163.com;
(5)材料快遞地址:重慶市北碚區天生路2號,西南大學工程技術學院,郵編:400715,收件人:王老師,電話號碼:023-68250802,報名材料請通過EMS郵寄,實物作品請使用安能物流(可直接送到舉辦地點)。
5.大賽其他相關信息將在官網上陸續發布。
望各高校參賽學院遵照《大學生智能農業裝備創新大賽章程》規定,發動廣大同學踴躍參與大賽,調動廣大教師指導積極性,培育學生作品,提升本賽事影響力,培養一批社會亟需的農業裝備類創新創業人才。
農業機械學會
農業工程學會
教育部高等學校農業工程類教學指導委員會(代章)
江蘇省現代農業裝備與技術協同創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