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叢枝病主要危害辣椒的葉,極其影響辣椒的結果,甚至造成植株不結果,嚴重影響辣椒的產量,為椒農們造成很大損失,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了解下辣椒叢枝病。辣椒叢植病主要分布于陜西、北京、河南、湖北、新疆等。
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
辣椒叢枝病(英文名:Pepperwitches broom)是由類菌原體(病原拉丁學名:Mycoplasma—like organism簡寫MLO)引起的作物疾病。主要危害作物:辣椒。主要為害部位:葉。多發于辣椒集中產區及大青葉蟬多、距泡桐樹近的地塊。該病與黃瓜花葉病毒引起的病毒病癥狀近似,應注意鑒別。
為害癥狀:
苗期染病植株葉色發黃,病株矮小,很少分枝,易形成單枝,側枝少,不結果或偶結1~2果。蕾期染病,病株矮化,僅為健株株高一半,葉窄長,葉面積小,僅是健葉四分之一,葉片扭曲呈疙瘩節狀,葉色變黃,葉肉變薄似缺素癥。葉柄狹長,是健株2倍,發病重的葉片僅剩葉脈,枝芽叢生呈“掃帚狀”,莖桿帶化,花序聚生或花器萎落,鱗片變成小葉。開花結果期染病,病株不明顯,中下部葉片、椒角尚正常,僅側芽少,中上部葉片狹窄皺縮不平,葉柄伸長,果枝短縮,心葉開張度小。該病與黃瓜花葉病毒引起的病毒病癥狀近似,應注意鑒別。
病原特征:
病葉中脈切片經甲苯胺蘭(TBO)染色后,用熒光顯微鏡觀察韌皮部有桔黃色熒光反應斑,整個維管束組織嚴重退化變小,用電子顯微鏡對超薄切片觀察,在辣椒病株篩管中有MLO菌體,大小172~311納米。
傳播途徑:
辣椒叢枝病病原可通過大青葉蟬傳播,經25天后顯癥,大青葉蟬在泡桐叢枝病病株上,充分飼毒后轉移到辣椒上也可傳毒。
發病條件:
辣椒集中產區及大青葉蟬多、距泡桐樹近的地塊發病重。
防治方法:
1、該病廣泛分布在陜西、北京、河南、湖北、新疆等各辣椒產區,應合理布局,要遠離泡桐,采用小麥與辣椒間作,適期栽植,注意拔除病株。
2、及時防治葉蟬和三點盲蝽。
3、發病初期噴灑土霉素或四環素4000倍液。
辣椒叢枝病危害嚴重,農民朋友們從上文應該了解到了辣椒叢枝病的危害,所以我們要重視起來,上文中對辣椒叢枝病的防治技都學會了嗎?對辣椒的種植情況多加了解,這樣才能更好的種植辣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