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以來,濉溪縣農機人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拓創新,與時俱進。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對照濉溪縣現代農業發展要求,著眼主導、特色產業機械化短板環節、薄弱產業,積極作為,促進全縣農業機械化全程全面高質高效發展,較好地完成了農業機械化發展的目標任務。
農業機械裝備結構轉型升級持續推進。預計2020年底,全縣農業機械固定原值達到31.6億元,較2016年增加了6.5億元,增長25%;擁有農業機械總動力224萬千瓦,較2016年增加了19萬千瓦,增長10.5%;大中型拖拉機14265臺,較2016年增長了3200臺,增長2.6%;小型拖拉機逐漸退出歷史舞臺,其中大中型農具增長較為迅猛,機具配套比更趨合理,達到1:3.1;聯合收獲機達到9260臺,較2016年增加了1060臺,增長12.9%;農用運輸車17074輛,較2016年增加了3100輛,增長22%。在農機裝備總量增長的同時,農機裝備結構不斷優化,各種高性能農機裝備大量涌現,農業機械的應用領域不斷擴展。
農業機械化綜合水平不斷提升。全縣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92%以上,預計2020年年底,我縣完成機耕作業面積320萬畝,機播面積420萬畝,機收面積410萬畝。其中小麥機耕、機播、機收水平均達到100%,已實現全程生產機械化;玉米、大豆機耕機播面積達到100%,大豆機收率96%,玉米機收水平95%。較2011年相比,三項糧食作物機耕、機播、機收率均居全省領先水平,農機化作業水平得到進一步提升,機械化作業向精細、復式、節本增效型方向發展。
農機服務組織發展穩中有升。截至目前,全縣農機作業服務組織1408個,7800人。農機專業合作社88個,社員3560人,合作社擁有各類機具3700余臺套,年完成農機服務作業面積210萬畝,實現作業收入1.2億余元。合作社實現了鄉鎮全覆蓋,在農機化生產、跨區作業、新技術推廣、規模經營、土地托管、秸稈綜合利用等方面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帶頭作用。
農機經營效益穩步提高。預計2020年底,全縣農機經營總收入13.5億元,比2016年增加1.2億元,增長9.8%。目前農機戶仍然是農機化經營的主體。科技含量高的大中型農機不斷增加,拓寬了農機作業領域,有效地提高了農機經營收入。
認真落實農機購置補貼政策。2020年,濉溪縣已經使用補貼資金3086.132萬元(2019年度剩余資金248.159萬元),受理電腦端和手機端補貼申請合計5068條(其中受理手機APP申請3129條),補貼機具數量5178臺,受益戶數4370戶,帶動社會農機購置投入10564.7418萬元,有力的促進了濉溪縣農機化事業的發展。
深入開展農機科技教育培訓工作。積極開展農機化管理和科技人員的培訓,為社會培養各類技術人才,年培訓各類技術人才6000余人次。
切實加強農機生產工作。積極抓好關鍵生產環節、重點農機具和重要農時季節的生產,確保了全縣多年來無重特大農機事故的發生。
(來源:濉溪縣農業機械管理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