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通化各地積極應對疫情,扎實推進備春耕各項工作,各鄉鎮壓緊壓實主體責任,力求人不閑、地不荒,為奪取全年豐收打好基礎。
在東昌區環通鄉西昌村村民鐘子紅的育苗大棚內,茄子、西紅柿、生菜、豌豆等10多個品種的蔬菜長勢喜人,她邊侍弄秧苗邊告訴記者:“從育苗到現在已經兩個多月了,有農業站的工作人員給我們指導,菜苗長勢相當不錯。”
疫情當前,“云培訓”又實用。通過這一方式,全市農業技術培訓指導服務開展得有聲有色,數百位專家通過網絡視頻、微信群、“12316”“12582”短信平臺、通化市農網、智農通等媒介與農民實時對話,快速解決育苗施肥、農具檢修等問題。目前已培訓新型經營主體、科技示范戶、農民7.51萬人次。指導農機合作社、大戶檢修各類春耕農機具4.58萬臺套。
“咋防病蟲害、啥時候追肥、啥時候打藥,農技專家通過微信、電話為我們提供技術服務。”通化縣西江鎮東江村村民劉盛平收獲滿滿。
為解決部分農村在外務工人員暫時無法返鄉備耕的燃眉之急,輝南縣石道河鎮因村施策,通過摸底數、定標準、分模式、抓經營“四步走”,采取柔性化托管服務,定制托管費用標準,成立托管合作社,聘請具有豐富耕作經驗的“莊稼把式”進行前、中、后期的精細化種植指導,全力保障春耕生產平穩有序推進。
在柳河縣農業技術推廣總站土肥科,工作人員正在對耕地的采集土樣進行化驗,取得土壤中磷的含量后,根據化驗值,指導這個土樣所在區域磷肥的使用量。
談起測土配方施肥的益處,副站長李剛說:“這項工作我們已經進行了15年,平均每年取土樣2000個,現已實現柳河縣所有耕地全覆蓋。化驗后,農民可以根據我們制作的施肥卡進行施肥,優化化肥配比,既增加玉米產量增收入,又極大降低環境污染。”
備耕時期,通化市堅決打擊假冒偽劣農資和坑農害農行為的發生。全市加強對重點企業、市場、產品監管,加大抽查檢驗力度,嚴厲查處假冒偽劣農資,全面凈化農資市場。目前,全市已出動執法人員2149人次,檢查生產經營企業2169余戶次,發放宣傳資料5700余份。
連日來柳河縣深入開展“紅盾護農保春耕”行動,維護農資市場秩序和農民合法權益。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稽查一隊隊長李衛東向農民呼吁:購買化肥時,一定要選擇有營業執照的商店購買。購買時必須要看肥料包裝標明的總養分含量,不能只看總含量或有效含量。同時索要發貨票,當權益受到損害時,及時向市場監管部門投訴或舉報。
人勤春來早,功到秋華實。全市備春耕生產各項工作基本就緒,確定了2022年糧食作物種植計劃,落實糧食播種面積325.18萬畝。其中,玉米235.51萬畝、水稻72.85萬畝、大豆13.1萬畝,全力確保正常年景下糧食總產量在27億斤以上。
(來源:吉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