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jwlhjs.com/xiehui/3456_cnampca 2015/8/4 11:23:16 瀏覽次數:856
一項權威調查顯示,我國目前發現5244萬畝富硒耕地,12.72億畝無重金屬污染耕地,重金屬中-重度污染或超標耕地覆蓋面積3488萬畝,東北黑土地有機質明顯下降,南方耕地酸化和北方耕地堿化趨勢加劇。
一項權威調查顯示,我國目前發現5244萬畝富硒耕地,12.72億畝無重金屬污染耕地,重金屬中-重度污染或超標耕地覆蓋面積3488萬畝,東北黑土地有機質明顯下降,南方耕地酸化和北方耕地堿化趨勢加劇。
國土資源部地質調查局25日在浙江嘉興舉行土地質量地質調查服務土地管理現場會,這一結果來自會上發布的《耕地地球化學調查報告(2015年)》。
此次調查從1999年至2014年,由地質調查局會同省級及其國土資源主管部門,組織協調77家單位10萬多人次展開實施。調查比例尺按照1:25萬,調查土地總面積150.7萬平方千米,其中調查耕地13.86億畝,占耕地總面積的68%。
本次調查依據土壤所含有益元素和有害元素含量對耕地的地球化學狀況進行評價,通過對60多萬件土、水、生物等樣品的54種元素指標進行高精度測試,獲得了3000多萬個數據,建立了和31個省(區、市)土地的地球化學動態數據庫,并據此對我國耕地的地球化學總體狀況形成了初步認識和基本判斷。
報告稱,此次調查發現5244萬畝綠色富硒耕地,主要分布在閩粵瓊區、西南區、湘鄂皖贛區、蘇浙滬區、晉豫區及西北區。由于硒是世界衛生組織和營養組織確認的人體必須營養元素,該報告建議對我國的富硒耕地進行嚴格保護和科學開發利用。
調查顯示,本次查明我國無重金屬污染耕地12.72億畝,占調查耕地總面積的91.8%,主要分布在蘇浙滬區、東北區、京津冀魯區、西北區、晉豫區和青藏區。同時,本次調查發現重金屬中-重度污染或超標覆蓋面積3488萬畝,輕微-輕度污染或超標覆蓋面積7899萬畝,污染或超標耕地主要分布在南方的湘鄂皖贛區、閩粵瓊區和西南區。報告建議區別情況對其采取修復治理、調整種植結構或調整土地用途。
該報告同時指出,東北區、閩粵瓊區、西北區和青藏區部分耕地有機碳含量相比20世紀80年代我國農業部門的調查數據下降趨勢明顯,其中東北區耕地有機碳含量下降了21.9%,嚴重降低了土壤肥力。
此外,調查耕地范圍內有29.3%的土壤堿化趨勢加劇,pH值上升了0.64,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區,造成土壤板結,肥力下降,不利于作物吸收養分;21.6%的耕地酸化嚴重,pH值降低了0.85,主要分布在重金屬污染問題突出的閩粵瓊區和湘鄂皖贛區,在降低耕地質量的同時增加了重金屬的活性,加大了耕地生態和地下水質量惡化的風險。
地質調查局在報告中稱,本次調查從宏觀尺度初步掌握了調查區耕地的地球化學狀況,但在調查內容及覆蓋面等方面依然存在不足,因此建議完成耕地的1:25萬調查,系統開展重點地區的大比例尺調查,建立國家土地地球化學監測網絡和預警體系,持續更新土地地球化學數據庫。